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

巴福越嶺古道 (2010-03-20)

行程簡介:
巴福越嶺古道聯絡復興的巴陵與烏來的福山之間,為舊時泰雅族的獵徑,後來也成為泰雅族人進入福山、烏來一帶的遷徙路線
此古道除交通往來外,也提供兩地族人通婚的需求,又稱為泰雅族人的姻親路。
直至1913年日軍佔領巴壟〈今上巴陵一帶〉,為連繫桃園廳與台北廳的山區,及為製造樟腦開採木材的經濟考量和控制此間泰雅族群的軍事考量,乃於民國初年依循原始山徑,修築由巴陵到福山的山地警備道路,並命名為「拉拉山角板山越嶺道」,即巴福越嶺古道。
 

現已規劃為國家步道,整齊平坦沿緩坡而下,林蔭大樹紛立兩旁、紅檜林延綿不斷,更深遠處則有闊葉林、雜木林、冷杉、鐵杉、臺灣杉等的原始林相,沿途林蔭相閒,為登山界熱門的健行路線。


行程計劃:
2010/03/20(星期六) : 此行程是新竹市登山會提供

時間地點高度說明
05:00新竹市議會車程約 2.5 Hrs
07:30拉拉山大客車停車場1380M下車
08:20生態教育館拉拉山神木區入口1555M有廁所及福利社
08:50木柵門1735M右可往達觀亭及18號巨木,左可往福山,大約在【16.8K】
09:30越嶺鞍部1735M台北桃園縣界,也是巴福越嶺古道的最高點,大約在【14.8K】
11:20檜山登山口1310M巴福越嶺古道的中點,位於【8.5K】處,左上方空地為檜山駐在所遺址 (一般在此中餐)
12:00崩塌處1075M架有繩索,左高繞而過
12:50扎孔駐在所遺址0735M
13:30叉路口0575m右可往茶墾山、模故山,左可往福山
14:10福山吊橋0400M
14:13福巴越嶺步道口0410M入口有「福巴越嶺古道(上福山段)」標示牌,對面為「福山村大羅蘭2號民宅」,右可往福山國小
14:23福山國小集合收隊休息
18:00新竹回程約 2.0-2.5 Hrs



註:行程較長請準時集合 ,行程時間謹供參考…

個人裝備:

早、午餐自備、乾糧、小背包、防雨背包套、兩截式雨衣、登山鞋(或休閒鞋)、水壺、遮陽帽、手套、毛巾、風衣、小垃圾袋、手電筒(頭燈)、備用電池、手機、個人藥品、身分證、健保卡..
(相機、登山杖)..。

**攜帶裝備務必作好防潮措施**

注意事項:

1.活動中需結伴而行,隊員之間相互照應,切勿擅自脫隊而行。
2.垃圾切勿隨意亂丟棄,一定要自行帶下山,愛護山林人人有責。


++++++ 以上內容摘自 新竹市登山協會活動內容++++++

當天活動照片: DSC02950 
  • 生態教育館: 起點

DSC02954 DSC02953
  • 旁邊的不朽木扶梯與館內成列標本

DSC02958 
  • 神木
DSC02962 DSC02963
  • 廁所
DSC02968
  • 綠色走道(陽光穿透進來)

DSC02973
  • 小花迎春
DSC02979 DSC02976
  • 步道最高點

DSC02980
  • 八角金盤(有毒植物)

DSC02983 
  • 10K 地標

DSC02988 
  • 神木

DSC02994 
DSC03005 
DSC03012 
  • 沿途風景

DSC03021 
  • 福山吊橋下瀑布

DSC03024 
  • 福巴越嶺國家步道(福山段)入口

DSC03026 
  • 福山國小


個人裝備介紹:
完成打包的背包

背包:【 TATONKA 】多功能腳踏車背包《TA1725》

• Comfort-Back專利透氣背負系統
• 12L容量可擴充至15公升

登山杖: Titian (Komperdell)
保溫隨手杯+礦泉水一瓶




DSC02931

穿著裝備:


帽子 : 圓形貌
眼鏡 : 太陽眼鏡
頭巾 : 一般
手套 : 腳踏車短指手套
登山杖 : Titan (Komperdell)
中層 : 排汗襯衫(Cilia-Tec)
內層 : 排汗內衣(Raptops)
登山褲 : (Easymain)
像機袋 : Sony
登山襪 : 透氣保暖 (Lorpen)
登山鞋 : 中筒防水透氣 (Lowa)




裝備大集合:

登山背包 : (TATONKA)
急救包
半截式防水透氣雨衣褲 : (Adisi)
頭巾
風雨衣(Atuns) +簡易型小飛俠雨衣
頭燈+登山杖
護膝+放大鏡+保溫隨手杯+EnergyMax

Snow peak 的個人餐具+咖啡組
一公升水壺
個人用Cooking(Jetboil : Personal cooking system)
透氣綁腿 


 
個人伙食系統:

爐具 : Jetboil PCS
  • 尺寸: 104mmx180mm
  • 重量: 425 g
  • 組成單元:高效能含底座爐具(含熱交換金屬片)+陽極硬化處理的1L隔熱鋁杯
  • 沸騰所需時間: 0.5L / 2 分鐘
  • 火力: 4500 BTU/hr
  • 100g 的燃料可以煮 12L 的水(傳統爐具需要 230g 左右)


餐具 : Snow Peak
  • 叉子條根二件組: Titanium Silverware, Fork & Spoon Set II (34.5g)
  • 泡茶+咖啡沖泡器 : Café Press (CS-111, Titanium, 200g)
  • 個人金屬杯盤組 : Cup, non-stick coated aluminum (240g)


防水系統:



風雨衣: Gore-Tek 防風雨外套 (Atunas)
半截式防水透氣雨褲: (Adisi )
小飛俠雨衣
透氣防水綁腿
運動保護: 固定條式護膝  


 

戶外與急救裝備:

急救包 : 捏子,優碘, 棉花棒, 簡易繃帶, 拋棄式生理食鹽水
毒液吸取器(Sawyer Extractor snake bite kit) : 第一時間處理, 毒蛇咬傷, 虎頭蜂, 一些蚊蟲叮咬等
頭燈 : Petzl E81 TIKKA XP ATEX 防爆LED頭燈
瓦斯罐: Primus Power Gas
簡易型環叩
放大鏡
指甲刀組 : 簡易攜帶型
小刀 : Anubis (CRKT, Columbia River) 


攜水系統



1000 cc 水壺 : (Herba-Life)
500 cc 保溫杯 : (一般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7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好棒的行程規劃。
是否能再分享您實際的行程,還有配備的使用,好讓小弟做個參考?

匿名 提到...

快點分享一下,請的照片吧~

DoctorEthan 提到...

已經簡單貼了幾張照片

整個行程我是以 看看檜木保護區的生態, 跟研究登山越野車(Off-Road BIKE)騎乘的可行性, 雖然聽說很多車友騎過這條經典道路, 為了安全性還是自己跑一趟

另外也是為了 5-6 月雪山之行先暖身練腳力

裝備考量: 這次帶這麼多是為了負重練習, 跟日後若想騎腳踏車時, 平衡感操控用, 當然這些裝備都是輕量化的, 唯一比較多的是水背了將近 2.5L, 食物也背了很多, 增加重量, 若真的健行不必那麼多, 裝備的使用, 需要多一點篇幅, 若時間允許, 我會再做新的分享

像這次提到的頭燈, 法國製, 可以用在救難的有易燃氣體防爆部分,亮度可以調整, 適合台灣百岳及長時間縱走用, 重量非常輕, 去國外也非常適合,像大峽谷,冰原, 另外他有短時間曝光功能, 約 5 秒鐘, 可以用作觀察探照遠方目標物用, 如夜間數上的動物 .....

匿名 提到...

E博士您好,小弟已經很久沒有登山了,很稱羨您對登山的執著與熱衷。
雪山需要體力,在初級登山中,難度比較高。七卡到三六九這段有個哭坡,因為有人看到這段坡度,加上體力問題,便哭了出來。所以小弟登山以前,也都要練習體力。通常是背包裝石頭去爬比較陡峭的小山。
關於頭燈,小弟覺得很難用,因為頭燈照明方向和眼睛看的地方不同。小弟比較習慣用眼燈,還可以加掛偏光鏡片,防止雪盲。這是小弟上次去瑞士順便買的,台灣不曉得有沒有。
小弟覺得水不用帶那麼多,山上其實很多水,都很乾淨可用;甚至於野生植物也可以用水,例如腎蕨的球根。
小弟也建議您使用單眼相機,因為山景無限美好,輔以各種濾光鏡,才能表現出各種色彩和風貌。加上三腳架,這可能會增加很多重量,但是奢求山林之美者,幾乎都很愛攝影。
謝謝您的分享,您的這段旅程結合知性與感性,對於您的部落格,真是太貼題了,登山練身體又懂得品味,夫復何求?

DoctorEthan 提到...

謝謝您寶貴意見

眼灯部分可以推薦嗎?
這次我在美國有專門去找在高山的裝備, 像個人用的雪帽/眼鏡/照明燈/手套 還沒找到滿意的

在我心中一直想以現代化的觀念, 來過有節奏感的生活

所以我希望好的裝備,好的心情, 來登山, 把多的時間, 煮壺好咖啡, 泡個茶,寫一下心情故事, 多照一些像等, 最怕體力用盡要人照顧

單眼可以給些建議嗎? 我想要輕一點? S or C 牌我不太清楚, 因為她們都有擁護群, 多說很好

+++Have a nice day+++++

匿名 提到...

等候多時的山友們,雪山西稜線登山步道終於將在4月16日重新開放,讓春夏雪山的綠意盎然、晴空無染與沁涼舒暢,再度感動一步一踏實的心靈。

隨著氣候逐漸回暖,山區降雪機率降低,雪山山區的積雪也將逐漸融化,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宣佈,將自4月16日起,重新開放雪山西稜線登山路線,即日起便可透過該處「網路申辦入園系統」,辦理入園申請手續。

雪山西稜線登山步道屬難度較高的路線,原本預計1月中旬開放,但受到連續幾波冷氣團影響,369山莊、雪山圈谷、雪山主峰、翠池至弓水山營地沿途稜線大量積雪,為顧及攀登安全,因而延後開放。

本次開放的的雪山西稜線登山路線為傳統路線,也就是經由經由武陵 登雪山主峰後,下博可爾山、火石山、大南山、弓水山、頭鷹山、奇峻山、大雪山一路至匹匹達山鞍部,再下230林道(現為步道,車輛無法通行)後至小雪山莊,全長約59公里。

全線山峰連綿起伏,其中火石山(3310M)、頭鷹山(3510M)、大雪山(3530M)及中雪山(3173M)等均為百岳名山,由於本登山路線屬於難度較高之登山路線,且因部分路段芒草與箭竹林茂密而原始,加以沿途地質地勢崎嶇、脆弱、敏感,坍方落石隨處可見,且雪季過後步道較濕滑,山友務必準備充分才進入,以確保登山活動安全。

匿名 提到...

眼燈,我在國內還沒看過,大概就是三立生態部落格主持人的那種。也可以自己綁個LED手電筒,不過我的是用鈕扣電池的,很輕。
在山上煮茶煮咖啡,真是太讚啦,山泉甘之如飴,松風徐來,鳥鳴花香,人生享受莫過於此。